乔治·索罗斯

乔治·索罗斯

索羅斯是索羅斯基金會的創辦者,在1970年時,他和吉姆·羅傑斯共同創立了量子基金。在接下來十年間,量子基金回報率每年大約142.6%,共回收了33.65倍的利益,也創造了索羅斯大部份的財富。

1988年,乔治·索罗斯聘请斯坦利·弗里曼·德鲁肯米勒接替量子基金的维克托·尼德霍夫。

在1992年9月16日的黑色星期三,索羅斯更以放空100億以上的英鎊而聲名大噪,並利用英格蘭銀行頑固堅守英鎊匯率和可與其他歐洲匯率機制參加國相當的利率水準而獲利。而最終英格蘭銀行仅能被迫退出歐洲外匯機制並讓英鎊貶值,估計索羅斯在此役中獲得了約11億美元的利潤,也因此他被封為“讓英格蘭銀行破產的男人”。

纽约时报節錄索罗斯道:“直到黑色星期三為止,我們的空頭頭寸已經幾乎超過100億美元,我們計劃要賣出更多。事實上,當拉蒙特(當時英國財相)在貶值的前一刻還在說他將要借入將近150億美元來保衛英鎊,我們被逗樂了,因為我們也正想要再賣出那麼多。”[11]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指控索羅斯打壓馬幣,之後他稱索羅斯為蠢蛋。泰國則稱其為「吸取人民鮮血的經濟戰犯」。2011年进入中国大陆等地房地产產業,引发部分金融人士的擔憂以及民眾的恐慌。

在過去多年時間,衡量投資組合風險的方法有了長足的進步。索羅斯沒有採用那些科學的量化測量法。索羅斯不相信那些方法。他表示:那些算法大概都是建立在效率市場理論成立的假設之上,但是效率市場理論與其提出之不完美理解與反身性理論相衝突。他認為那些量化測量方法有九成九的時候是對的,但有百分之一的時間會失效。他比較在意那百分之一。那些假設通常預設市場是連續的,但他看到有一種系統性風險沒辦法融入這樣的假設。他對不連續的情況特別感興趣,而且發現那些測量方法對他來說沒什麼用。連續市場是指市場上活動量夠大,因此一般規模的交易可以在任何時間點執行,也不影響目前的市場價格或競爭。[12]:25

不過他還是會試著簡化操作。舉例而言,處理利率曝險時,他把所有部位都以三十年期債券為定量來做換算,就連國庫券都會換算成等值的三十年期債券。此外,他希望將資本沿著三個軸來做投資,也就是股票曝險、利率曝險與貨幣曝險。每個軸的曝險值範圍都落在正負百分之百之間。但這些風險中,有的會相互強化,因此極少讓他的權益資金對任何一個軸的曝險達到百分之百。有時候會出現第四個軸,因為他偶爾也會把資金配置在大宗商品上。索羅斯新增了第五個維度(索羅斯未透露)。他成立了一個量子產業控股基金(Quantum Industrial Holdings),進行產業投資,讓量子產業控股基金真正擁有或部分擁有某些企業。這個基金有百分之二十的資產會保留給總體投資,其實就是量子基金(與量子產業控股基金不同)採用的操作模式。實際上,量子產業控股基金整體的總體投資結構,只要仰賴百分之二十的資金所提供的擔保或購買力就足夠了,其餘資金專門用來做產業投資。至於那些保留給產業投資但還沒有實際支出的閒置資金,則會暫時停泊在量子基金(與量子產業控股基金不同)的股票中。量子產業控股基金的資金運用效率可能勝過量子基金本身。[12]:25

更多创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