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窩佬在想法里提到過,自己準備寫一篇關於日本頭盔發展的文章。不過呢因為窩佬這人畢竟很懶,所以一直沒動筆。這幾天終於下定決心動筆,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窩佬的水平還是不怎麼樣。所以有些錯誤也難免,也歡迎大嘎指出。那麼這篇文章的資料基礎主要有兩個部分,一個是中西立太寫的《日本甲胄史》,這是最主要的部分(這個人很有趣,寫了不少關於器物的書,有想了解這方面的可以去查查,特別他的書雖然都是英日這類語言,但是漢字含量較高,讀起來基本沒什麼問題);一個則是窩佬自己在網上搜集的一些資料(也包括知乎的一些論述)。那麼我們下面一起走進這個銅與鐵(有時也有皮革和紙)的世界。
一,彌生與繩文:木與皮革
這也可以看做是日本歷史的起點,因為距今比較久遠,所以信息實在是不多。基本上可以找到的也就是一些非常原始的木質和皮革護具,木甲,木盾之類的。相關信息不多,這裡隨便看看。不過武器倒是已經有金屬武器了,根據作者本人的說法來看有很多中式和朝鮮式的武器(圖裡還有一把繯首刀呢)。大嘎也就隨便看看就好了,實在沒什麼可寫的
二,古墳時代初期:埴輪的殘影
如果比較了解日本史的人都知道,日本歷史上有一個時代我們稱之為古墳時代。而古墳則是當時特有的一種墓葬形式,而真正比較可考的日本盔甲歷史,也基本上由這個時代開始。關於古墳窩佬了解的不多,只是順便說一說。這是古墳的一些基本結構,下圖是典型的鎖孔型古墳
俯視圖
立體結構
盔甲還是先來一些圖,這些圖來自《日本甲胄史》上卷
那麼就和大嘎看到的一樣,這個時代的盔甲因為出土較少。所以說它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古墳當中挖出的埴輪(一種日式陶器)。先說說盔,這個時期的盔(日本把盔叫做兜,正如圖上所表現的一樣,其實大概也不止日本吧,畢竟當年中國的詩里也有年少萬兜鍪的說法),造型多變,或者說你很難給他找出一個限定的風格。材料方面呢,作者中西立太先生普遍是推定為金屬材料,比如銅這類為主。但是窩佬對於這個推測是抱有懷疑的,因為你從埴輪上面很難看出來是什麼材料。所以窩佬只能說,這類盔的材料目前還並不算特別清楚(倒不是說中西立太這人有什麼民族主義情緒啥的,因為他在書中偶爾提到的中國盔甲,許多存疑的也是推定為金屬質,接下來我們也會提到,只能說這個人習慣於在推定材料的時候偏向金屬吧)。而甲則是推定為各種材質的短甲和少量札甲(在朝鮮半島基本都能找到類似的),這個是比較合理的。
那麼也給大嘎看一些埴輪
如圖。。。至少窩佬自己的話。。。是看不出來這些盔是什麼材料的。。。特別是那些弧度很大的部分總覺得更有可能是皮革的。。。倒是最後一張圖那個身甲我覺得可能是鐵制的,因為它的身甲很像這個
怎麼樣,除了沒有盆領{注1}之外基本一模一樣吧?這是朝鮮半島出土的札甲,不管是時間上還是造型上都非常近似。要說區別的話就是高句麗盔也已經是札盔了。當然了,這套甲是鐵甲。
那麼關於這些甲胄的起源的問題,中西立太同樣是把目光放到了西邊的中國以及朝鮮半島(窩佬不是很認同這一點其實,等下再給各位解釋)。
中西立太畫的殷周系列的甲以及與日本甲關係的論述。說實話窩佬柑橘差距還是極大的,特別是中間還有千年級的時間跨度(即便是古墳早期都漢末了,那時候距離商代有多久大家都能算出來的,距離周代也不短了),所以對於古墳的這些甲和盔受中國影響多大窩佬個人持懷疑態度。
書中的秦漢甲和戰國甲(注意第一排第三個那件燕下都鐵盔),如大嘎所見,基本已經札甲化了。另外正如窩佬之前提到的一樣,他佬也給兵馬俑推定出一堆鐵甲(還引用了《中國古兵器論叢》,作者是著名的考古學者楊泓楊老先生,這本書在日本也有翻譯,窩佬手裡目前也有這個書的PDF,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武備歷史研究資料)
反倒是楊老先生自己對這個秦甲材質問題更加保守(上圖選自《中國古兵器論叢》)
《中國古兵器論叢》里的燕下都鐵盔,別說中西立太他佬畫的還挺像。上圖末尾的句子引用自恩格斯《反杜林論》,大量引用馬列名言是當時各類文章當中的一大特色,時代感很強烈啊。
燕下都鐵盔實物,典型的早期札盔。
朝鮮短甲(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朝鮮也有短甲的,畢竟沒有日本古墳短甲的名氣大),和日本短甲基本一致,這些倒是和埴輪看起來挺相似(不看頭盔的話,實在是古墳前期那些稀奇古怪的盔太獨特了。。。)。實際上在窩佬看來至少在這個階段,由於交通等方面的影響,中國對日本直接施加影響的情況應該遠遠比不少經由朝鮮間接施加影響的情況普遍。(倒是一些鏡子一類的東西多有中式的)
朝鮮短甲實物,這件看著比日本版好像還精緻一點。。。
一大波朝鮮短甲,還有配合盆領用的
注1:盆領,是當時東亞地區的一種頸部盔甲結構,在中國與朝鮮半島都非常盛行,中國也稱鍛錏,具體結構如下:
而且這玩意在中國的存在時間應該還早於秦漢。。。因為
曾侯乙墓裡面的楚國皮甲也有這玩意,如果說祖龍魂死秦猶在,那麼同樣也可以說,荊楚雖亡,盆領不滅(說起來這玩意倒是和早期日甲挺像的。。。)。
三,古墳時代後期(1):金屬片的閃光——掛甲
時間的腳步從未停止,到了古墳時代後期,正如西邊的中國以及朝鮮半島曾經所經歷過的那樣,日本也迎來了一個「札甲化」的時代,其中作為代表的就是掛甲
如圖,掛甲,實際上之前給出過的一個埴輪圖大概就是這種甲(不過膝蓋那裡那個結構窩佬不太清楚是怎麼回事。。。總感覺好像不太對)
說起來這種札盔在當時的世界很多地方都有。
就比如這是國內出土的
就連歐洲都有類似的東西
倫巴第人的頭盔。。。
倫巴第軍隊復原圖,這裝備你放到同時代的亞洲也沒有多少違和感
好了還是回歸正題,關於掛甲的實物資料(復原和出土)窩佬也有一些,這裡一併放出
復原短甲人偶,不過下半身是掛甲,這種混合甲當時也有許多
帶盔的出土物,保存還算非常完好
掛甲復原,背面
掛甲復原,正面
這個還可以像這個一樣「壓縮」起來,畢竟是用繩子固定的東西,不是什麼硬性固定
書中關於掛甲的基本結構
甲片的固定結構
掛甲的形式(兩檔式{注2}那種比較有可能是受中國影響,左邊那個截成兩段的東西其實是繯首刀,不過和大家所熟悉的漢繯首比較不一樣的是那個帶刀鐔)
注2:兩檔甲,指的是一種側面無甲,而正面與背面有甲的盔甲結構。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代曾流行過
兩檔甲陶俑,說起來這個俑的頭盔有點像某種埴輪盔,不知道各位能看出來么
四,古墳時代後期(2):大金屬板——短甲
之前在提到的短甲這時候也進一步發展了,和掛甲一起流行於這個時代的日本
如圖,短甲的進一步發展,結構更加完整。相比較之下更早一些的短甲基本上就是胸甲
下面也上一些窩佬自己找到短甲實物
比較殘破的短甲
帶頭盔的短甲
無盔但是很完整
兩件古墳盔,可以對照之前的圖看
短甲的一系列分類
比較特別的類型,幾乎完全由縱向板組成,這個叫豎矧板革綴短甲,這種是窩佬個人最喜歡的。
下面是短甲的結構與穿戴方法(說起來這東西倒是沒有兩檔式的)
最後附上古墳的甲胄演變圖。可以看出來在這場掛甲與短甲共舞的歷史中,最後還是掛甲堅持了更久
好了,本期的銅鐵千年就要暫時和大嘎說再見惹。下一期呢,窩佬將為大嘎介紹奈良與平安時代的日本盔甲。敬請期待(這應該會形成一個系列文章。其實本來是打算一篇文章就寫完的,結果今天動筆才發現這篇文章的體量恐怕比窩佬自己預計的要大三倍以上,只能分3到4篇了。如果日本甲講完了的話,可能窩佬還會試試講點其他國家的甲,不過目前還沒有資料,所以還不能給各位做保證。不過銅鐵千年系列的日本甲部分窩佬會保持大概一周到半個月一更,也就是說如果資料整理情況較好的話,下一篇在下周的這個時候就會和大嘎見面惹)
也歡迎大嘎提意見或者指出錯誤惹。
最後還是要特別推薦一下中西立太的《日本甲胄史》。其實大嘎也能看出來吧,窩佬的這篇文章的主幹還是建立在這本書上的。作者中西立太算是個軍事迷了,而且研究的領域很多,日本的軍裝和近現代武器也研究過,比如他還出過這些作品
比只懂一點盔甲滴窩佬不知道高到哪裡去惹,所以也歡迎大嘎關注這位前輩及他的作品惹。
@酷酷貓先輩 @曹變蛟 @李夢陽 @無聊的法外狂徒 @威斯特蜀黍 @GespenstW @菱喵 @洗兵大秦海上波 @卡利波里斯伯爵 @念缺一 @清廉正直的乃夫鷹 @別了KV @友善用戶川丹丹 @亞歷山大法尼斯 @震旦雲龍 @游城拓也 @二不尚書范景文 @赤道揚馬延 @巴伐利亞啤酒館 @FrankZhu1996 @Patriarcha @24601 @linyi812 @何足道哉 @松平信綱 @清心寡欲完顏亮 @清心寡欲完顏亮
大嘎來幫窩佬看看有什麼問題惹。。。第一次寫這種文章窩佬柑橘自己還是水平有所不足,大嘎積極指出惹,畢竟是以後要成系列的,希望嚴謹一點。
推薦閱讀: